人民網專訪深圳柏琪眼鏡陳炳謙
日期:2022-12-14 14:10:09 / 人氣:1722 / 來源:本站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王星
“在由純制造轉向品牌打造的過程中,由于服務對象不同,最關鍵的是轉變思維方式! 深圳市柏琪眼鏡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炳謙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 只有品牌,沒有品質,無法持續。
深圳天辰注冊登錄設計機構2016年為柏琪眼鏡“Q5”、“GEO"等品牌提供LOGO設計、VI形象識別系統、專賣店SI識別系統設計。
陳炳謙1993年進入眼鏡行業,多年的品牌代理經歷,讓他堅定了扎根眼鏡行業、創立自有品牌的決心和信心。1999年,陳炳謙成立深圳市柏琪眼鏡制造有限公司。如今,柏琪已發展出“柏琪”“金玉良品”“GEO”等多個自有品牌。
“做消費者體驗最好的鏡框”
人民網:柏琪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是什么?
陳炳謙:首先,我們的方向很明確,自身的定位是用戶型的企業,確立了“為用戶服務”的經營理念,聚焦于提升產品價值和用戶體驗;其次,是研發能力,我們在2021年成立研發設計院,以用戶為本,解決用戶痛點,滿足用戶體驗,提出了“戴得穩,才不累”的產品理念。我們已經獨立開發了從兒童、青少年直至成年配戴的9條系列產品線,完成了眼鏡消費者多級年齡層段的產品布局。總之,我們的愿景是做到消費者體驗最好的眼鏡框架,現在我們也圍繞這個目標做了很多的體系建設,比如眼鏡制造的支撐,產品的質量標準,服務的體系、信息化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不斷完善和建設的。
人民網:柏琪是如何打造自己的渠道優勢的?
陳炳謙:我們與全國超過2000家的眼科醫院、診所和超過300家的商業連鎖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同時我認為,優質產品要觸達大眾,建立一套完整的業務營銷體系去服務各級經銷商尤其重要。眼鏡產品在最終被用戶配戴之前,各級經銷商對產品優點、賣點的了解情況,會直接影響到用戶的購買體驗。我們有直達經銷商的直營體系,配合全套的產品形象、產品培訓、產品信息傳遞體系,為成為“用戶型企業”打下堅實基礎。此外,我們還通過自媒體矩陣和經銷商體系,向用戶輸出專業知識和時尚趨勢、選擇方法等,幫助用戶更有效、更正確選擇有價值和良好體驗的產品。
“不時尚的眼鏡是戴不住的”
人民網:如何看待眼鏡產業的時尚化?
陳炳謙:眼鏡作為視光患者的必備品和普通用戶的裝飾品,在解決了消費者看得清的初始需求之后,早已經步入時尚產業。而創意、跨界、科技的加持也賦予了眼鏡更多的魅力。無論如何,不時尚的眼鏡,是戴不住的眼鏡。深圳眼鏡企業正在不同細分市場尋找突破點。柏琪研發設計院也在眼鏡用戶細分市場層面深耕細作,以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點出發,不斷推出有良好用戶體驗和適應生活場景的高附加值創意產品。
人民網:如何看待眼鏡與可穿戴設備的跨界融合?
陳炳謙:智能穿戴+眼鏡,是一種資源的整合。有效的跨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能更快、更準地找到消費群體。近期,我們聯合相關醫療機構研發的科技結合產品也將推出,這個產品基于業務面監測、兒童青少年用眼數據收集,可以提示糾正不良用眼習慣!翱纱┐+眼鏡+醫療”是值得期待的產品新路向。
“最關鍵的是轉變思維方式”
人民網:對深圳眼鏡品牌化道路有什么看法?
陳炳謙:深圳企業多年來專注于高品質眼鏡生產,形成了重制造輕品牌的現狀。其實,專精于制造,做成眼鏡行業專精代工的服務品牌,例如電子行業的“富士康”;同時也可結合自身優勢,打造服務消費者的商品品牌。兩類發展方向都是大有可為的。品牌打造是一條曲折且漫長的道路,企業本身應具有核心競爭力,只有品牌,沒有品質,無法持續,品牌和品質應該要兩手抓。
人民網:對深圳眼鏡的未來發展有什么建議?
陳炳謙:深圳眼鏡企業在未來要從以代工為主,向兼顧品牌開發的兩條腿走路模式發展。在由純制造轉向品牌打造的過程中,由于服務對象不同,最關鍵的是轉變思維方式:從思考如何滿足訂單客戶提質降本的需求,轉向不斷提升終端用戶體驗。只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品牌才能被市場認可。
此外,深圳作為一個高端眼鏡生產基地,需要有產業園區讓企業安心發展,更需要有高品位的展覽會,主場作戰,協助服務品牌和產品品牌取得更多份額,形成品牌效應。建立產業園區和開辦展覽會是目前的行業心聲,需要企業的努力和政府層面的引導支持。
(責編:李語、陳育柱)
作者:深圳天辰注冊登錄品牌設計機構
推薦內容 Recommended
- 簽約星河控股集團為其提供整體策劃設計10-13
- 恭賀深圳華為通信形象廣告設計項目定稿03-14
- CAE公布新的視覺品牌logo07-15
- “史上最嚴”奶粉新政能否換來最好奶粉?07-02
- 恭賀捷普集團廣告設計項目定稿07-09
相關內容 Related
- 重慶SKLP啟用新LOGO07-11
- 為恒智能品牌煥新暨儲能新品發布會06-17
- 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06-10
- 深圳天辰注冊登錄品牌設計機構簽約東創技術股份06-06
- 《瞭望》專訪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