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華錄》看古人市井文化-宋韻元雜劇
日期:2022-06-27 14:24:26 / 人氣:1643 / 來源:本站
電視劇《夢華錄》可謂是2022年現象級影視作品。與近些年其他熱播劇內容來源不同,該劇并非改編自熱門的網絡小說,而是改編自元代戲劇名家關漢卿的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簡稱《救風塵》)。可以說,元代雜劇《救風塵》高超的敘事藝術為《夢華錄》奠定了良好的劇作基礎。這不禁引起了我們對元劇的興趣。
在古偶劇、歷史劇扎堆的今天,《夢華錄》因何走紅?
劇情扎實,演員演技在線,服裝道具、取景構圖等方面講究,給觀眾留下了較好印象。
再細心觀察,還能發(fā)現《夢華錄》帶給觀眾的,除了視覺享受外,還有一種文化價值感。
這部劇將宋代市井風貌、生活美學、歷史文化等展現得淋漓盡致。充滿煙火氣又帶著雅致感的宋代生活畫卷,令人心向往之。
《夢華錄》女主展示茶百戲
比如,第一集中,女主以“茶百戲”表演亮相,嫻熟的“點茶法”成為“名場面”。點茶,是宋人飲茶的主流方式。茶文化是“雅宋”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不少網友評價說,“日本的茶道來源于宋朝!”“原來咖啡拉花的技藝,中國古人早就玩透了!”
此外,這部劇發(fā)生地之一就是宋時江南水鄉(xiāng)錢塘,當中多次提到徑山茶、塘棲等,這讓不少浙江觀眾很“上頭”。
常常有人問:“我們?yōu)槭裁磹鬯雾??”
延綿300多年的宋文化,把中華文明又一次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對華夏文明產生著深刻的影響。這就是自信的理由。
著名藝術家李斛繪制的關漢卿像。資料圖
元代是雜劇的繁榮期
熟悉中國文學的人都知道,中國素來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這個說法指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基本脈絡,也點出了中國文學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幾大高峰。元曲正是“一代之文學”的代表。
從文學知識上來說,元雜劇和散曲被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而散曲是詩歌。按照常理來說,兩者屬于不同的文體,不過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由于元雜劇的影響太大,所以有人以雜劇來指代元曲。換言之,作為元代文學高峰的元曲就是出自雜劇。元雜劇形成于宋代,但在元代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中國戲曲史上,元雜劇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中國戲劇發(fā)展的高光時刻,它成為中國戲曲藝術最早的成熟樣態(tài),并為明清時期的戲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元雜劇在內容上十分多元豐富,往往以反映民生疾苦為主,演繹出活潑生動的民間生活世界。在結構上,元雜劇表現為“四折一楔子”,《救風塵》就是典型的四折雜劇。
元雜劇的代表作家是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他們也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流派雜劇的創(chuàng)作成就。元雜劇的代表作包括《竇娥冤》《倩女離魂》《漢宮秋》《梧桐雨》等。關漢卿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位,他擅長寫作悲劇,《竇娥冤》就是他最知名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救風塵》恰恰是一個例外,也是關漢卿作品中悲劇性最少的一部。
元雜劇的敘事與文學魅力
元雜劇屬于戲曲藝術。作為一種為了舞臺表演服務的文學形式,元雜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它通過將詩歌、音樂、表演、念白相結合,演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元雜劇往往有豐滿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富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設置,同時也在文辭上下功夫,有著富于音樂性、既優(yōu)美又通俗的文學語言,體現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別樣魅力。
從現存的劇本可以看出,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已經趨于成熟,是十分精致的文藝創(chuàng)作。首先,元雜劇在內容上征用了大量在民間流傳已久的故事,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在素材的來源上十分廣泛。其次,元雜劇角色被分為旦、末、凈、雜,這些角色之間分工明確,并被予以高度象征化和藝術化的表現。最后,元雜劇的文辭非常優(yōu)美,繼承了唐詩宋詞的抒情性,同時又予以通俗化的表現,通過唱和說白結合的方式推進敘事,“曲白相生”之間將作者的情感傾注其中。
例如,《夢華錄》的原著關漢卿的《救風塵》中,主要講述的是趙盼兒救宋引章的故事:汴梁歌姬宋引章被富家子弟周舍所引誘,輕信并嫁給了周舍,婚后遭周舍折辱和毆打。她寫信給姐妹趙盼兒求救,趙盼兒施加巧計,以自身為引,從周舍手中騙得休書,成功救出宋引章。
雜劇中的趙盼兒聰慧而機智,體現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氣,同時故事的編織圍繞著“救”展開,高度集中的情節(jié)編織體現了強烈的戲劇張力。而電視劇的改編正是以此情節(jié)為引子進行展開,將故事人物和情節(jié)擴充,講述趙盼兒、宋引章和孫三娘這三個平凡女人進東京開茶坊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
可以說,《救風塵》的原著為《夢華錄》的改編提供了良好的敘事資源和文學基礎。
文人融入元雜劇創(chuàng)作
元雜劇的興盛有其社會原因和經濟原因。一方面,元代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朝代,也是典型的多民族交融交往后發(fā)展的王朝,上層社會喜歡諸如歌舞戲曲這類的表演形式,且在社會風氣上更為開放,這使得戲曲這種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藝術有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這是元雜劇發(fā)展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元代經濟和商業(yè)的繁榮,使得戲劇表演更為社會化和商業(yè)化,成為城市民眾消遣和娛樂的重要方式,因此城市經濟的發(fā)展為元雜劇的興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不過,頗有反諷意味的是,元雜劇的興盛與元代文人地位的下降相關。元代朝廷并不重視文人的作用,讓讀書人處在“九儒十丐”的地位,這使得文人的身份和地位下降,他們不再像中國歷史上其他朝代一樣屬于處在社會上層的精英階層。同時,由于元代一直沒有恢復科舉制度,這使得大量文人缺少了“學而優(yōu)則仕”的上升空間,只能下沉到民間社會中,這使得元代文人與民眾的關系異常密切。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滿腹才情的文人淪落都市,與民間藝人相結合,為勾欄瓦肆寫作雜劇和唱詞等,而他們的有機參與對提升雜劇的藝術品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于是像關漢卿這樣的劇作家脫穎而出。他一方面十分熟悉和了解民間社會和民眾生活,能夠將素材加工整理為成熟的敘事作品;另一方面又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能夠將文人的文學才華貫穿到創(chuàng)作中。因此,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格外興盛,成為中國歷史上戲劇發(fā)展的高峰。
毫無疑問,像關漢卿《救風塵》這樣的中國古典文學的名作,不僅是在歷史和時間的淘洗中積淀下來的藝術精品,也是中國人巨大的精神財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諸如此類的敘事作品還有很多,唐傳奇、宋話本、元雜劇、明清小說中精彩的故事比比皆是,展示了中國人獨有的情義和倫理,都可以供現代的創(chuàng)作者改編使用。
(作者簡介:汪榮,海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作者:深圳天辰注冊登錄品牌設計
推薦內容 Recommended
- 簽約星河控股集團為其提供整體策劃設計10-13
- 恭賀深圳華為通信形象廣告設計項目定稿03-14
- CAE公布新的視覺品牌logo07-15
- “史上最嚴”奶粉新政能否換來最好奶粉?07-02
- 恭賀捷普集團廣告設計項目定稿07-09
相關內容 Related
- 重慶SKLP啟用新LOGO07-11
- 為恒智能品牌煥新暨儲能新品發(fā)布會06-17
- 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06-10
- 深圳天辰注冊登錄品牌設計機構簽約東創(chuàng)技術股份06-06
- 《瞭望》專訪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05-21